“不希望青少年因身处农村而限制了眼界。”这是赵子健的履职诺言。自从当选泗阳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以来,赵子健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在自己的岗位上钻研实干,努力实现一个个青少年的“微心愿”。作为泗阳县裴圩镇团委书记,他长期探索留守青少年兴趣拓展、助学爱学、成长成才等帮扶新措施,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履职诺言。
聚焦“代表+教育” 优化课程设置“质量线”
为拓宽留守青少年视野,他积极用好镇域相关教育和培训资源,组织优秀青年大学生、村(社区)党员志愿者,广泛开展爱心暑托班活动;为丰富青少年课余活动,他结合个人音乐特长和所学科学文化知识,为中小学学生设置吉他小课堂、趣味手工课等10余门课程,陪伴70余名留守青少年度过充实快乐的假期,被江苏团省委授予省域“优秀办班点”荣誉称号;为强化青少年对裴圩文化认同感,依托泗阳县裴圩镇丰富的非遗资源,通过了解发展历史、演出形式、制作工艺等,开展跑马、跑驴、莲湘等非遗体验课;为加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主动对接镇妇联、民政、安委办等条线业务骨干,结合领域专长开展防溺水教育、用火用电安全等专题讲座。
聚焦“代表+陪伴” 深化项目打造“创新线”
长期扎根基层,赵子健深知留守青少年长期缺少陪伴,多存在安全感缺乏和人际交往能力不足问题,易出现性格内向、心理孤僻趋向。为改变这一现状,他探索开展了一系列红色教育和课外兴趣活动,通过红色研学、科技体验、节日互动等方式,引导留守青少年形成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依托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组织村(社区)妇联主任、新村干等开展“粽香传情”“趣味包饺子”等活动,让留守青少年在动手体验和团结协作中,感受共享共进的乐趣。他依托裴圩特色农业、工业龙头企业资源,开展“乡村振兴企业行”活动,通过近距离接触高端纺织生产线、农用智能无人机、自动化喷灌设备等,不断提升青少年科技知识储备。积极用好本地和周边红色教育资源,带领孩子们到裴圩镇洪泽湖斗争纪念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朱瑞将军纪念馆等开展现场研学活动,通过瞻仰革命英烈,了解发生在周边的斗争史事,激励青少年珍惜当下、挺膺担当。
聚焦“代表+关怀” 强化精准服务“品牌线”
“留守青少年的物质保障和精神关爱一直都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赵子健说。为了让这些留守孩子有家可回,他全力推进各项青少年领域民生实事项目,依托江苏团省委“梦想小屋”关爱计划,深入村(社区)开展摸排走访工作,结合信息库排查、现场调研等,精准开展“梦想小屋”建设工作,成功为困境青少年打造温馨、安全的居住小屋10余间。为了让这些孩子有学可上,他依托希望工程等助学项目,对困难中小学学生进行精准排查,累计申报并完成助学资助10余人次,为青少年基础教育提供坚实团组织保障,同时积极开展“微心愿”征集活动,累计获取困境青少年需求40余个,送上羽绒服、书包文具、课外读物等80余套。
“帮助好这些孩子”始终是他内心不变的坚守,他努力创新工作思路、拓展载体平台、融合多方资源,推动青少年教育培养工作不断完善,有力号召了多方资源共同关心关怀青少年成长,真真切切地彰显了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