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发布时间:2012-01-17

关于宿迁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

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2年1月11日在宿迁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王  敏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2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着力促进“三量提升”,强力实施“六大战略”,全力推动“七化进程”,经济社会呈现出“增长快速、转型加快、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年度目标任务均得到较好完成: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2%,超出计划目标1.2个百分点;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5.1%,超出计划目标10.1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1%,超出计划目标0.1个百分点;

——进出口总额增长54.1%,超出计划目标24.1个百分点;

——实际到账外资增长30%,完成计划目标;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幅实际控制在5%以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7%,超出计划目标3个百分点;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9.2%,超出计划目标6.2个百分点;

——城镇登记失业率3.0%,控制在计划目标3.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5‰,控制在计划目标5‰以内;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情况待省统一核定后确定。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2亿元。投资消费并驾齐驱。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64.4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6亿元。运行质态不断提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1亿元,首次登上百亿元平台;规模以上企业净增251户,累计达1773户;全年新增各类贷款142亿元,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5.8:46.2:38,二产、三产占比分别提高1.2个和0.6个百分点。

(二)重大项目稳步推进。深入开展“招大培强33112工程竞赛年”活动。先后举办了省属企业暨在苏大型企业洽谈会、南通投资环境推介会、苏州产业转移升级对接会、中国(宿迁)首届经贸洽谈会等活动,在台湾、香港举行投资环境推介会,重大招商活动好戏连台。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全市新引进亿元以上合同项目339个、新开工111个、新竣工84个,完成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10个。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488.5亿元,占总投资的63.9%,苏酒酒业园区、光大环保、邦源新能源、翔盛新材料、长电科技等工程快速推进。

(三)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主导产业规模稳步提升。酿酒食品、纺织服装、林木加工、机械电子等四大主导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7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1.4%。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12亿元,增长41.8%。服务业稳步发展。服务业完成增加值494亿元,增长12.1%。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粮食总产实现“八连增”,新增高效农业45.4万亩、高效渔业15.9万亩。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年R&D经费占GDP比重提高到0.88%。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重点节能减排项目顺利开展,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任务基本完成。

(四)城乡建设力度加大。中心城市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古黄河水景公园、生态体育公园建成开放,宝龙城市广场、金鹰国际购物中心、华东农业大市场开业运营,市区第二水厂并网供水。成功举办第七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沭阳蓝天国际商贸城、泗阳雨润新天地广场、泗洪富园广场等商贸服务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宿淮铁路、宿新高速宿迁段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虚拟高铁站”投入运营,京杭运河宿迁大桥建成通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全年共计疏浚县乡河道912公里、整治河塘1031处,全面完成农村河道疏浚任务。

(五)区域合作不断深化。积极策应和争取扶持。全年共争取到扶持资金111.8亿元,14个省级部门出台了帮助我市实现更大突破文件,与16个省级部门和近40家驻宁金融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深化区域挂钩合作机制。积极推动苏宿两市年度合作协议落实,不断提升南北园区共建水平。2011年,6个南北共建园区新开工项目74个,实现业务总收入116.9亿元,税收收入3.6亿元。

(六)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4926元、8315元。就业创业保持稳定。新增城镇就业4.1万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9万人。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年“五险”扩面合计新增20.8万人次,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年人均270元、230元。新建经济适用住房6688套,新增廉租房1048套、公租房9968套,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

总体上看,2011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良好,但也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生产要素供给趋紧,企业用地难、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较明显。二是项目支撑能力有待增强,招商引资项目竣工率低、投产达效率低等问题较突出。三是新兴产业规模较小,服务业增长不快,科技人才支撑能力较弱,产业发展质态有待优化。四是社会建设与社会创新任务艰巨,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对这些矛盾与问题,下一步将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二、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意见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发展实现更大突破的重要一年。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从国内外环境来看,虽然受欧债危机持续升级等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严峻复杂,我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但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我国深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形势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持续向好。从区域环境看,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战略深入实施,为我市在更高层次上寻找合作空间、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有利机遇。从市域环境看,省委、省政府支持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的政策效应逐步释放,一大批项目和资金快速集聚,推动我市跨越发展的措施将更加扎实有力。同时,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加速提升时期,经济基础更加坚实,区位优势不断凸显,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我市发展实现更大突破的空间将更加广阔。

按照“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快”的工作导向,坚持积极进取、后发快进、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目标制定原则,综合考虑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和“推进更大突破、实现全面小康”的现实需要,以及保持全省前列、苏北领先、衔接“十二五”规划指标的要求,2012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安排如下:

(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

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一是兼顾发展可能。充分考虑今年国际经济环境严峻复杂,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同时也为我市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留出空间,更加注重经济总量、均量和质量的协调发展。二是体现后发快进。2012年全省该指标增速安排在10%左右,苏北其他市在12-13%之间。安排13%左右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和苏南、苏中,在苏北处于中上水平。三是保持发展惯性。2011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8%,今年该指标安排略高于去年水平,力争通过努力实现更快增长。

(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5%

当前,我市招商引资成效凸显,产业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提供了财源基础。考虑到近年来我市一般预算收入持续保持高位增长(“十一五”年均增速为45.4%,2011年为35.1%),基数越来越大,2012年增速不宜过高,应适当留有余地。为衔接“十二五”年均增速25%的目标,安排2012年该指标增速为25%。

(三)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

当前,投资仍是拉动我市现阶段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速,必须有较高的投资增长支撑。为强化投资拉动效应,2012年我市将实施重大项目、中心城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及“四城同创”项目共318个、总投资2086.2亿元,当年计划投资达842.2亿元。从保持投资力度不减略升和衔接“十二五”年均增长25%的角度考虑,安排2012年该指标增速为25%。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

当前,我市居民就业与收入情况较好,大宗商品和日常消费品持续保持较大增长空间,消费市场发展具有良好基础。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2年我国将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个人所得税政策调整、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和物价涨幅收窄等因素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信心。结合衔接“十二五”年均增速18%的考虑,安排2012年该指标增速为18%。

(五)进出口总额增长25%

当前,市委市政府加快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开放型经济深入发展,为外贸进出口健康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随着欧债危机的蔓延扩散、世界经济的持续低迷,我国外需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2012年全省进出口增速为8%左右,其他市均调低了该指标增速。考虑到我市进出口继续保持高位增长的风险性较大,安排该指标增速为25%。

(六)实际到账外资增长30%

2012年,随着开发区环境持续优化、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外资项目陆续落户投产,我市利用外资工作潜力较大。为衔接“十二五”年均增长30%的目标,安排该指标增速为30%。本着自加压力、积极进取的要求,力争通过努力实现更大突破。

(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幅控制在4%左右

我市物价水平主要受国家、省宏观政策影响。2012年国家将继续处理好保持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的关系,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我省物价涨幅计划控制在4%左右,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省调控目标保持一致。

(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4%

随着我市创业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干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各项惠农政策持续发力,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具有良好基础。我市提出居民收入六年倍增计划,要求年均增速达12.3%以上;“十二五”我市城乡居民收入预期年均增速分别为14%、13%。为衔接上述两类目标,安排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4%。

(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好就业问题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012年,国家和省将进一步出台鼓励支持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我市将深入推进创业文化建设,以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预计该目标可以实现。

(十)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确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实现较快增长,要求人口必须保持较低的自然增长率。为此安排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十一)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减少率等约束性指标定位为完成省定目标

上述目标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等目标是预期性的,可根据形势变化和发展需要进行调整;节能减排目标属约束性的,列入国家和省重点考核内容,必须千方百计确保完成。

三、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突出投资拉动,千方百计猛攻有效投入

一是有效开展招商引资。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要求,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全员招商向专业招商和全员招商“双轨并行”转变,全力主攻港台、突破日韩、拓展欧美,重点实现外商投资、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承接产业转移等项目的突破,确保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合同项目400个、新开工150个、新竣工100个,竣工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二是强化项目投资管理。出台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促进和管理,全面推行项目绩效评估制度,努力提升项目投资质态效益。对在手项目实行列表管理、分类统计、动态考核、个性服务,重点解决开工之后不动工、在建项目竣工率低等问题。三是全力推进重大项目。统筹实施好全市重大项目、中心城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四城同创”项目建设,确保宿新高速、项王故里景区、运河文化城、可成科技二期等一批大项目如期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二)提升产业质态,坚定不移促进转型升级

一是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千亿计划。把培育新兴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向,主攻高端技术,发展高端产品,突破高端环节,推动新兴产业爆发式增长、高端化发展,全年新开工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50个以上,新兴产业销售收入突破450亿元、增长40%。二是全面推进服务业提速发展。重点围绕物流业、旅游业、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产业,促进生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服务业便利化、基础服务业网络化、公共服务业均等化,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9%。三是大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以实施“千企升级”行动计划和两化融合示范试点工程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实现规模化增长、高新化发展,力争年内规模以上企业突破2000户。四是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以“省级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市”为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年新建省级园区2个、市级园区3个以上。五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强化创新驱动和科技引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年新建企业研发机构100个以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以上。

(三)强化要素保障,全力以赴破解发展难题

一是全力破解融资难。引导金融机构采取灵活政策,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充足资金保障,尽快成立新兴产业创投公司,用好用足引导基金平台,加快突破市级国有投资公司债券发行规模,规范民间投融资健康有序发展。二是着力破解用地难。推进城乡统筹土地管理创新实验区建设,探索在市区范围内统筹调剂使用建设用地指标,创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市场交易、有偿使用等制度,促进用地布局优化调整。加大危旧片区改造力度,实施市区危旧片区改造等项目50个。三是大力破解用工难。以解决规模企业和重点项目用工为重点,大力推行订单招工、订单培养、订单服务“三订”措施,引导职业院校按照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设置专业,不断完善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机制,缓解用工结构性矛盾。

(四)坚持以人为本,凝心聚力优化民生生态

深入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的民生工程“六大体系”,确保年内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增长30%以上。一是大力推动创业扩大就业。切实完善创业配套服务,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万人。二是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社保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努力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年内“五险”基金收入达19.5亿元,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300元/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8%以上。三是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深入实施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积极对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快以市第一人民医院为龙头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统筹实施市科技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和环骆马湖产业带等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

(五)实施改革试点,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

一是全面启动综合改革试点。尽快争取省批复出台《宿迁市区域协调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并以此为契机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再创宿迁改革创新新优势。二是深化区域合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我市与省内外发达地区互利共赢、利益共享的产业联动新机制。提升南北共建水平,制定我市承接苏州产业转移地图,出台扶持政策推动苏南企业整体转移到宿迁。三是推进社会管理与创新。重点完善诉求表达、矛盾排查调处、应急管理、权益保障、利益协调、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六项机制,把社会管理工作推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六)围绕生态立市,毫不松懈抓好节能减排

一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评估审查,严把新建项目合理用能关、技改项目节能评估关和环保准入关,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技术产品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耗能企业能效提升四大节能重点工程,有序推进40个重点节能和工业循环经济项目,全年实现节能10万吨标准煤以上。二是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加大重点流域、区域、行业的环境整治力度,认真实施淮河流域“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重点抓好宿豫污水处理厂二期、宿城耿车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配套工程,全年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9.25万吨。三是积极开展生态创建。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深入开展“美好宿迁建设行动”,年内完成2231个村庄整治、创建省环境优美乡镇10个。

各位代表,只要我们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市委四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圆满完成2012年各项目标任务,在“推进更大突破、实现全面小康”的伟大征程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