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报告

发布时间:2012-01-17

关于宿迁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2年1月11日在宿迁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章其波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在向大会报告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主要工作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年初工作目标和任务,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不断增强财政在稳增长、促转型、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和能力,全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201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预算为26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112亿元。预算执行结果: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76.2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6.2%,比上年实绩(下同)增长34.3%。(1)一般预算收入120.98亿元,完成预算108%,增长35.1%。分部门看,国税部门16.1亿元,完成预算115%,增长49.2%;地税部门79.2亿元,完成预算104.2%,增长35.9%;财政部门25.7亿元,完成预算116.8%,增长25.3%;(2)上划中央收入75.4亿元,增长62.1%;(3)基金收入79.8亿元,增长14.6%。财政总收入主要项目情况:增值税46.6亿元,增长48.1%;消费税14.9亿元,增长52.5%;营业税32亿元,增长32.9%;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完成31.2亿元、11.4亿元,分别增长91.9%、100.2%,主要是双星彩塑等重点企业入库较多,增长较快;土地增值税7.9亿元,增长75.9%,增长较快主要是由于预征率提高和清算力度加大;专项收入3.4亿元,增长38.3%;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10.5亿元,增长25.2%。

据快报反映,全市实现财政总支出306.5亿元,占年度调整预算(下同)98.2%,增长28%。一般预算支出216.4亿元,占预算97.9%,增长28.5%;基金支出90.1亿元,占预算98.7%,增长26.7%。主要支出项目情况:一般公共服务23.2亿元,占预算99.1%,增长25.1%;公共安全9.1亿元,占预算98.6%,增长14.2%;教育45.1亿元,占预算97.2%,同比增长28.9%;科技文体7.3亿元,占预算97.9%,增长41.3%;社会保障和就业25.3亿元,占预算96.8%,增长30.9%;医疗卫生14亿元,占预算97.6%,增长52.9%,主要是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和财政补助标准,支出增加较多;节能环保4.6亿元,占预算96.2%,同比增长26.6%;城乡社区事务17.1亿元,占预算98.8%,增长46.4%;农林水事务37.9亿元,占预算98.3%,增长44%;交通运输6.3亿元,占预算97.4%,增长18.2%;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10亿元,占预算98.8%,增长23.2%;住房保障支出3.1亿元,占预算98.6%,增长150.4%,主要是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较多。

2011年全市争取上级补助收入116亿元,其中:返还性收入9.6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38.4亿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68亿元。全市上解上级支出20亿元,其中:体制上解支出6亿元,专项上解支出13.72亿元,出口退税专项上解支出2810万元。

(二)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市本级(含市直、市经济开发区、市湖滨新城、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市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市洋河新城)财政总收入预算为50.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18.9亿元。预算执行结果:市本级实现财政总收入80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59.7%,增长49%,增幅较高有区划调整等因素的影响。(1)一般预算收入22.3亿元,完成预算118%,增长59.7%。分部门看,国税部门5.6亿元,增长118%;地税部门13.2亿元,增长63.9%;财政部门3.5亿元,同比增长27.6%;(2)上划中央收入26.8亿元,增长216.3%;(3)基金收入30.9亿元,下降1.1%,主要是上年融资地块缴库土地出让金较多,形成较大收入基数。财政总收入主要项目情况:增值税18.3亿元,增长139.1%;消费税4.7亿元,增长5.5倍;营业税3.6亿元,增长32.2%;企业所得税12.2亿元,增长4.3倍;个人所得税1.8亿元,增长68.3%;城市维护建设税1.9亿元,增长139%;专项收入9449万元,增长100.8%;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9212万元,下降29.9%,主要是上年集中入库较多,形成较大收入基数。

据快报反映,市本级实现财政总支出80.5亿元,占年度调整预算(下同)98.4%,增长40.7%。一般预算支出37亿元,占预算98.2%,增长43.2%;基金支出43.5亿元,占预算98.6%,增长38.6%。主要支出项目情况:一般公共服务及公共安全8亿元,占预算97.9%,增长30.1%;教育3.7亿元,占预算98.7%,增长74.1%,其中洋河新城纳入市本级新增教育支出2866万元,市财政补助宿迁学院经费净增3508万元;科技文体6428万元,占预算97.6%,增长34.9%;社会保障和就业1.7亿元,占预算98.7%,增长49.8%;医疗卫生2.1亿元,占预算98.2%,增长48%;节能环保7308万元,占预算97.2%,同比增长23.6%;城乡社区事务7.7亿元,占预算98.9%,增长170.1%,主要是园博园、市灭火救援应急中心及开发区通达大道改造等基础设施重点工程支出较多;农林水事务1.7亿元,占预算98.3%,同比增长31.8%;交通运输2亿元,占预算96.6%,同比增长24.2%;住房保障支出6026万元,占预算98.2%,增长3.7倍,主要是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较多。

2011年市本级争取上级补助收入16亿元,其中:返还性收入1.6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7亿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7.4亿元。市本级上解上级支出3亿元,其中:体制上解支出1.4亿元,专项上解支出1.55亿元,出口退税专项上解支出493万元。

(三)市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2011年市直财政总收入预算为23亿元,一般预算收入预算为9亿元。预算执行结果:市直实现财政总收入51.2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222.7%,增长41.8%。(1)一般预算收入12亿元,完成预算133.6%,增长69.1%。分部门看,国税部门3.5亿元,完成预算166.7%,增长229.1%;地税部门6.5亿元,完成预算120.4%,增长80.8%;财政部门2亿元,完成预算133.3%,同比增长19.3%。部分收入项目因为区划调整等不可比因素影响,增幅较高。(2)上划中央收入16.8亿元,增长280.5%;(3)基金收入22.4亿元,下降8.9%,主要是上年融资地块缴库土地出让金较多,形成较大收入基数。财政总收入主要项目情况:增值税13.9亿元,增长239.1%;消费税8289万元,增长17.6%;营业税7284万元,增长6.2%;企业所得税8.5亿元,增长14.5倍;个人所得税8450万元,增长59.3%;城市维护建设税1.2亿元,增长205.9%;专项收入6118万元,增长103.6%;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7763万元,下降37.4%,主要是上年集中入库较多,形成较大收入基数。

据快报反映,市直实现财政总支出58.9亿元,占年度调整预算98.5%,增长40%。一般预算支出24.6亿元,占预算98.3%,增长40.6%;基金支出34.3亿元,占预算98.7%,增长39.6%。主要支出项目情况:一般公共服务及公共安全6.6亿元,占预算98.2%,增长18.3%;教育2.6亿元,占预算99.1%,增长79.1%,主要是补助宿迁学院经费净增3508万元;科技文体5479万元,占预算97.6%,增长42%;社会保障和就业1亿元,占预算97.8%,同比增长32.3%;医疗卫生1.9亿元,占预算98.4%,增长47.6%;节能环保3137万元,占预算98.4%,同比增长28.7%;城乡社区事务2.1亿元,占预算98.9%,增长120.8%,主要是市灭火救援应急中心、白酒检验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支出较多;农林水事务1.5亿元,占预算98.5%,同比增长35.1%;交通运输1.8亿元,占预算97.1%,同比增长24.2%;住房保障支出5861万元,占预算97.6%,增长3.7倍,主要是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较多。

2011年市直争取上级补助收入13亿元,其中:返还性收入1.5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6亿元(含重大突破3.2亿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5.5亿元。市直上解上级支出1.4亿元,其中:体制上解支出7525万元,专项上解支出6475万元。

以上是2011年全市、市本级及市直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初步反映,待省、市、县(区)财政决算后,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全年收支及其平衡的准确结果。

(四)主要工作情况

2011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全年财政预算任务,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大力优化支出结构,突出支持财源建设,着力推动转型升级,全力保障“三农”建设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提升财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1、支持经济发展,财源基础建设快速推进

加大财政有效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政策的导向作用,努力培植财源,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向115家企业发放新型工业化奖补资金1149万元,引导企业增加科研投入,支持企业技改创新和循环节能项目建设;争取省级科技专项资金补助3932万元,支持双星彩塑、阿尔法药业等企业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安排产业研究院建设经费1000万元,支持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二是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安排软件与服务外包专项资金800万元,加大对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资质认证、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补贴力度;安排资金3000万元,支持市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支持景区创建和旅游开发;注资2亿元、1亿元分别成立西楚文化旅游开发公司和骆马湖文化旅游开发公司,加快项王故里景区和环骆马湖景区的开发建设。三是加强融资环境建设,促进企业融资渠道畅通。兑现金融发展奖励资金556万元,对担保、小贷企业给予保费补助和贷款补贴;争取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奖励补偿资金2412万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三农”信贷投放力度;设立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1亿元,积极与创投公司合作,撬动金融及民间资本,推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四是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努力扩大内需保增长。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积极支持科技创新及中小企业发展;落实各项规费减免优惠政策,全年为企业减免各项规费5000万元;安排全民创业资金800万元,鼓励全民创业,支持初创期及规模以下企业发展;落实国家鼓励消费政策,共发放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补贴1.99亿元,实现销售额18.53亿元。

2、强化收入征管,财政“蛋糕”量质同步提升

各级财税部门紧盯收入目标任务,密切关注经济走势,跟踪重点行业和税源企业运行情况,积极开展税源调查和分析预测;层层分解收入任务,严格落实征管责任,大力推进综合治税,努力构建社会化协税护税网络体系,确保依法治税,应收尽收;积极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信息化改革,实现财政部门、执收单位和代收银行间非税收入收缴信息联网,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或专户),使全市财政收入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并实现了财政收入总量和质量的同步提升。全市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20.98亿元,增长35.1%,增幅位列全省第四;一般预算收入税收占比达78.8%,位列全省第六、苏北第一;全市工业实现地方税收14.8亿元,增长38.4%,增速较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

3、优化支出结构,民生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坚持以民为本,不断完善惠民政策,将新增财力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争取和安排财政补助3.82亿元,不断巩固新农保“两个全覆盖”工作成果,继续推进续保扩面;按照自然增长机制,将全市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260元、210元,发放城乡低保资金2.5亿元;将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2900元、2300元分别提高到3500元、2800元;争取和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9591万元,实施就业培训9.7万人次;建立困难群众价格上涨动态补贴机制,发放物价补贴5500万元,受益群众26万人。落实优抚及残疾人保障政策,发放重度残疾生活护理补贴480万元,6523人受益,对全市贫困家庭0-6岁残疾儿给予免费康复治疗。多渠道筹集廉租住房资金4449万元,争取公租房和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4693万元,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二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对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一级及以下非公立医疗机构推行使用基本药物。将城镇居民医疗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180元提高到270元,其中财政补助200元,筹集资金1.89亿元,补偿医疗费支出1.73亿元;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筹资标准从每人每年150元提高到230元,其中财政补助200元,筹集资金8.14亿元,补偿医疗费7.4亿元;将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人均每年25元。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市共拨付医疗救助资金5500万元,为20.69万人提供医疗救助。三是加大教育投入,支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力保障义务教育经费,安排义务教育人员经费2.85亿元,公用经费和免杂费3.82亿元。积极落实扶困助学政策,争取和安排各类扶困助学资金1.51亿元,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5.5万人;安排5.96亿元支持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安排职业教育学校债务化解专项资金3500万元,帮助职业学校化解债务;安排教育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支持职业和民办教育提升内涵。按照省定省属高校生均标准,补助经费3508万元,帮助宿迁学院加快发展。四是支持文化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市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文化名人馆、黄河诗词书法艺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实行免费开放;争取和安排资金2370万元,保障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农村文化项目建设;争取和安排资金1070万元,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五是推进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方便人民群众出行。大力支持市区公交一体化升级改造,拨付车辆购置补贴2284万元,支持市区新增公交车154辆,更新公交车30辆,并对公交公司政策性亏损给予财政补贴。

4、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加大民生实事项目和强农惠农投入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一是增加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7.3亿元,支持市灭火救援应急中心、市府新区商务写字楼等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交通工程建设资金2.94亿元,支持宿迁(洋河)火车站、344省道宿迁段等铁路、公路、桥梁重点工程建设。争取资金3.2亿元,支持来龙、皂河、运南灌区改造,总六塘河、西沙河治理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争取和安排资金4520万元,支持乡镇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成投资4822万元,新建农桥515座;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509个,争取奖补资金1.07亿元;争取资金2375万元,支持农村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大力支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安排高效农业专项资金3000万元,推进特色主导产业、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引导农业科技创新;筹集高效设施农业保险保费487万元,降低高效设施农业经营风险;筹集市级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准备金5784万元,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三是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市通过“一折通”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各类惠农补贴资金4.53亿元;积极开展经济薄弱村债务化解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项目试点工作,帮助252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化解债务1.01亿元,为22个村争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奖补专项资金660万元;落实农村劳动力培训获证奖补政策,对1.1万名获证农村劳动力发放补贴980万元。

5、深化财政改革,科学理财水平稳步提高

将服务更大突破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四位一体”的财政管理体系,努力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是细化预算编制,加强源头管理。制定《宿迁市市级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等5个预算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加强支出管理和项目库建设;制定《市级部门单位新增资产配置与部门预算编制相结合工作试点方案》,开展部门新增资产配置与部门预算编制相结合试点工作;制定《宿迁市市本级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首次将市本级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编制范围,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二是强化预算执行,加强过程控制。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扩大单位和资金支付范围,提高直接支付比例。加强财政资金结余结转管理,制定《宿迁市市级财政资金结余结转管理暂行办法》,规范结余结转行为,压缩结余结转规模,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宿迁市市级工业引导资金(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15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的扶持范围、申报程序以及绩效监管等,不断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水平。三是推进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对高效农业资金、创新人才项目资金和小额贷款担保资金等专项资金开展绩效评价。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在专项资金申报过程中,将上年度绩效评价中的差评单位列入本年度财政专项资金申报“黑名单”,取消申报资格。选取市级环保资金等6个专项资金开展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试点。四是实施财政监督,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开展市直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年检,共检查72个部门218个单位的592个账户,撤销银行账户60个,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监管。对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农村低保补助资金等涉及民生的专项资金开展检查,进一步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加强“小金库”治理,全市共检查单位147户,查出“小金库”21个,涉及金额244万元。

2011年,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环境日益趋紧的情况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年工作目标任务,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财政收入也保持了较好增长势头。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仍然存在:财政收入结构不尽合理。税收收入中,建筑和房地产行业占比达到三分之一以上,苏酒集团占比达到四分之一,税收收入的行业和企业分布较为集中,多数产业对财政收入贡献仍然偏小,税赋能力较强的主要财源数量不多。财政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多数招商引资企业仍处于税收优惠期,税收奖励支出较多,实际可用财力与收入增长并不同步,大部分项目支出依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同时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社会保障、医疗救助等支出标准不断提高,刚性支出不断增加,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越来越大。

二、2012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2011年我市财政收入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为2012年和“十二五”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再次明确“支持宿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为我市争取上级更多的政策、项目、资金扶持,加速推进全市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12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为我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与此同时,2012年的发展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国际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可能使世界经济继续下行,从而传导到国内实体经济,国内需求也存在放缓压力,各种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我市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多的困难;国家结构性减税力度不断加大,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工作逐步推开,政策性减收因素有所增多,财政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将面临巨大挑战;省委、省政府的“十二五”规划提高了小康社会和基本现代化的标准,需要财政在支持发展、改善民生、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财政支出压力增大,财政收支矛盾仍较突出。

根据对2012年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的分析,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我市2012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快”的总体要求发挥财政资金政策导向作用,促进产业发展,大力培植财源;强化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增强保障能力,着力改善民生;深化财政改革,推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和精细化管理,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对2012年财政预算初步作出如下安排:

(一)全市财政预算草案

2012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安排345亿元,增长25%。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51亿元,增长25%,其中:国税部门21亿元,增长30.7%;地税部门102亿元,增长28.8%,财政部门28亿元,增长9.0%。

根据现行财政体制测算,2012年全市可用财力140亿元。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80亿元(含上级专项补助),其中当年地方财力安排148亿元,比2011年度预算数(下同)增长18.4%。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一般公共服务19.5亿元,增长15.2%;公共安全8.1亿元,增长16.1%;教育43.6亿元,增长19.8%;科学技术3.3亿元,增长20.6%;文化体育与传媒2.1亿元,增长18.8%;社会保障和就业22.3亿元,增长19.2%;医疗卫生10.3亿元,增长21.1%;节能环保3.9亿元,增长17.2%;城乡社区事务11.9亿元,增长16.7%;农林水事务29.2亿元,增长20.2%;交通运输4.7亿元,增长15.6%;资源勘探电力信息事务8.1亿元,增长16.5%;商业服务业和金融监管等事务4.8亿元,增长21.3%;住房保障支出2.6亿元,增长25.1%。

(二)市本级财政预算草案

2012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安排95亿元,同比增长26%。一般预算收入安排26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国税部门7.2亿元,同比增长34.2%;地税部门15.1亿元,同比增长27.5%,财政部门3.7亿元,同比增长8.1%。

根据现行财政体制测算,2012年市本级可用财力21亿元。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安排29.5亿元(含上级专项补助),其中当年地方财力安排24.5亿元,比2011年度预算数(下同)增长21.9%。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一般公共服务3.9亿元,增长17.9%;公共安全2.6亿元,增长15.6%;教育3.2亿元,增长22.3%;科学技术3000万元,增长23.1%;文化体育与传媒3800万元,增长22.2%;社会保障和就业1.6亿元,增长22.6%;医疗卫生1.7亿元,增长22.1%;节能环保1.5亿元,增长19.7%;城乡社区事务3.2亿元,增长19.3%;农林水事务2.1亿元,增长23.2%;交通运输2.9亿元,增长15.9%;资源勘探电力信息事务3.1亿元,增长17.8%;商业服务业和金融监管等事务9500万元,增长22.1%;住房保障支出5000万元,增长23.3%。

(三)市直财政预算草案

2012年市直财政总收入安排60亿元,同比增长25%。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3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国税部门3.9亿元,同比增长30.7%;地税部门7.1亿元,同比增长28.1%;财政部门2亿元,同比增长6.6%。

根据现行财政体制测算,2012年市直可用财力11亿元。市直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5.5亿元(含上级专项补助),其中当年地方财力安排12亿元,增长20%。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一般公共服务2.9亿元,增长12.2%;公共安全1.9亿元,增长15.6%;教育2.2亿元,增长20.8%;科学技术1800万元,增长21.6%;文化体育与传媒2100万元,增长21.1%;社会保障和就业8500万元,增长20.9%;医疗卫生8200万元,增长22.6%;节能环保3500万元,增长19.6%;城乡社区事务8500万元,增长18.9%;农林水事务1.5亿元,增长20.8%;交通运输1.6亿元,增长15.2%;资源勘探电力信息事务4300万元,增长16.1%;商业服务业和金融监管等事务4500万元,增长19.1%;住房保障支出3000万元,增长23.7%。

全市财政收支预算缺口为8亿元,其中市本级3.5亿元(市直1亿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争取上级补助、增收节支和调入其他资金,努力实现当年财政收支平衡。

三、完成2012年度财政预算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以转型升级为中心,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的不利变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政策的杠杆和导向作用,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帮助企业渡过“严冬”,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支持产业优化升级。实施“千企升级”计划,推动酿酒食品、纺织服装、林木加工、机械电子等传统优势产业集聚提升;推进新兴产业千亿计划,支持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拓展规模;推进实施旅游业加速突破“三年行动计划”,支持项王故里、皂河古镇等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重点景区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联动发展;支持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重点突破文化创意等智力密集型产业。二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支持创新驱动,争取和安排科技创新资金,落实科技创新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和特色产业研究院建设,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多渠道筹措人才经费,深入实施“千人计划”和“双百工程”,积极培养、引进更多高层次专业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积极争取和安排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污染源治理改造、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三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充分利用金融业引导资金,支持地方金融体系发展,争取外部金融机构到我市开设分支机构,支持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组织发展壮大;支持担保、金融租赁企业发展,推进开展定向融资担保、金融租赁,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扶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加快上市步伐;扩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支持创投公司扩大产业和企业扶持范围,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成长潜力的企业成为重要财源。四是加强基础配套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支持发展大道南延工程、环城西路和环城北路改造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宿迁(洋河)火车站、市府新区商务写字楼等重点工程建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能力;积极推进“四城同创”,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支持开发区载体建设,加快推进信息、市场、法规、配套、物流、资金、技术、人才、服务等新“九通”以及邻里中心、多层标准厂房建设,提高建设水平和承载能力。

(二)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规模,使更多的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一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健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养老“全覆盖”;调整企业养老金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待遇;完善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不断提高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水平;完善城乡困难群众物价补贴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增加各类保障性住房供给,不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二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对接基本药物制度,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减轻群众医疗负担;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参保率和筹资标准;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大对因病致贫等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加强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逐步提高城乡医疗服务保障水平;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大力支持市第一人民医院建设和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三是推动创业扩大就业。落实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的各项财税优惠政策,重点帮助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零转移家庭”、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争取和安排资金,加大劳动力转移和实用技能培训力度,增强城乡居民就业能力。加大创业贷款贴息等财政扶持力度,推进全民创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四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严格落实教育投入“三个高于”的要求,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大力支持人才强教战略,着力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完善民办和职业教育“以奖代投”机制,支持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快发展;足额安排公用经费,大力支持宿迁学院申办本科院校;多方筹集资金,积极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认真落实政府扶困助学政策,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五是推动城乡文体事业发展。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力度,鼓励和扶持民间文艺团体健康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支持市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支持农家书屋等重点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推广群众体育活动,活跃各类体育竞赛,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三)坚持以强农惠农为重点,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加大强农惠农投入力度,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支持大中型灌区改造等重点水利工程以及小型水源、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等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县乡河道疏浚、村庄河塘整治工程,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支持“美好宿迁建设行动”,大力实施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小城镇与农民集中居住区一体规划、建设和发展,加大重点中心镇建设投入,打造区域性发展中心,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的引导示范作用,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培育发展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发展水平。大力支持农产品市场体系“六项工程”建设,提升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发展水平。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和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三是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继续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各类补贴;实施“百万农民转移就业计划”,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就业技能;支持农村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帮助解决生产经营的资金瓶颈,支持农民创业致富;加快村级“四有一责”建设,争取扩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项目试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是完善城乡公共交通体系。积极支持市区公交一体化改造,落实车辆购置补贴、政策性亏损补贴、场站建设补贴等财政扶持政策,支持增加公交车辆和线路,减少公交盲区,提高公交覆盖率;加快城乡公交、镇村公交体系建设,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

(四)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财政管理科学发展

按照建立“四位一体”的财政管理体系的要求,积极推进财政改革,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是加强预算控制,提高支出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政府预算体系,规范和完善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保基金预算编制,推进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编;完善预算编制项目库制度,建立绩效预算管理机制;开展部门新增资产配置与部门预算编制相结合试点工作,逐步建立预算安排与资产管理的对接机制;硬化预算约束,严控一般性支出,加强“三公”经费管理。进一步扩大财政直接支付范围,提高直接支付比例,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基础上,不断简化国库集中支付流程,提高集中支付效率。二是强化财政监督,提高绩效管理水平。积极开展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发挥绩效评价对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的引导制约作用,加快构建“事前设定绩效目标,事中加强绩效跟踪,事后开展绩效评价,科学运用评价结果”的绩效管理工作体制。加大对重大财政政策执行的监督力度,密切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资金使用情况;加强内部审计,确保财政资金管理使用规范安全,不断提高法治财政建设水平。三是加强调查研究,提高支持发展能力。时刻关注并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中央、省经济政策的调整变化,深入调研并全面掌握重点产业和企业运行情况,适时调整财政扶持政策和资金投向,努力在趋紧的大环境中创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小环境,帮助企业渡过“严冬”,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12年,财政工作将在更高的平台上开始新的征程,各级财政部门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信心,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努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为推进更大突破、实现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