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文化产业工作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2-05-08

 关于全市文化产业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2年5月7日在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32次会议上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  武  倩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全市文化产业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市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服务为宗旨,加强政策引导扶持,规范市场管理,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文化产业总量得到快速提升。

一、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是文化产业总量得到快速提升。2010年,我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7.6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7%,占比同比提高了近0.3个百分点。据初步统计,2011年我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1.81亿元,同比增长80.3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4%,占比提高了0.7个百分点。二是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包括新闻出版、图书音像、印刷复制、休闲娱乐、网络游戏、广播影视、文艺演出、艺术培训、工艺美术、文化创意等行业在内的文化产业体系,涉及相关企业1800余家,从业人员2.5万人,产业门类较为齐全。三是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广播影视制作、文化创意、网游动漫、数字传媒、娱乐策划等文化新兴产业发展不断加快,规模也逐步扩大,企业数量已超过百家,总投资额46.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7亿多元。四是内容生产能力有新的提升。把内容作为构筑文化产业核心优势的关键环节,切实加大精品的推进力度。2011年,我市文艺工作者创作的《金水河》、《白绫记》、《迷乐奇》等舞台、影视作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五是文化旅游业逐步兴起。我市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规划建设项里景区、1897历史街区、运河文化城等26个大项目,投资额达276.35亿元,把优质的文化资源转化为高品质的文化产品,打造品牌,扩大影响,为文化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完善工作机制,保障文化产业有序发展。

一是建立统筹协调机构。市委成立了文化产业办公室,研究制订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协调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市文广新局在内部设立了文化产业处,抓好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各县(区)也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形成了上下协调一致、市县(区)齐步联动的工作推进态势,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建全相关制度。建立了文化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各地、各部门优质资源,分工负责、协调一致推进全市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将文化产业纳入全市统计、监测总盘子,建立了常态化的统计工作机制。三是强化督查考核。市政府将文化产业发展绩效考核纳入各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进行季度、年度考核;市督查办把文化产业大项目推进情况列入重点督查事项,每季度通报进展情况,对未达到序时进度的项目及其责任单位进行曝光,并限期整改。

(二)加大扶持力度,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一是设立专项资金。从2011年起,我市设立市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全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资助、贴息和奖励等,支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示范文化园区、龙头文化企业的发展。2011年,市财政拨付市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310万元,用于市文化产业展示、推进,以及支持广电总台、宿迁报业集团等大型文化产业项目的发展。2012年,市财政安排市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600万元,继续加大对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发挥部门职能,积极帮助企业争取省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2011年,我市有5个项目共获得600万元补助。今年,我市共上报29个项目申请省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目前已进入专家评审阶段。三是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认真落实文化产业发展各项政策,在财税、金融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性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领域。同时,进一步加大帮办服务力度,降低准入门槛,减少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三)狠抓项目推进,推动文化产业稳步发展。

一是以规划为引领。按照统筹推进、分类指导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有侧重扶持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动实施文化产业“336”行动计划,即重点建设“三带”(洪泽湖文化产业带、环骆马湖文化产业带、沭阳文化产业带)、“三园”(泽达文化创意产业园、宿迁动漫产业园、安阳文化创意产业园)、“六区”(项王故里景区、乾隆行宫景区、宿迁“1897”历史街区、运河文化城景区、平原林海景区、古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区),以此带动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快构建地域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结构布局合理的产业新格局。二是以大项目为抓手。“十二五”期间,全市计划新上马106个文化产业项目,总投资约496.78亿元,其中投资规模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70个,投资额493.88亿元,占总投资额99.41%。发挥大项目引领作用,推动产业发展。三是以园区为载体。随着泽达文化创意产业园、安阳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文化产业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和功能的完善,园区的集聚效应和带动、孵化作用更加明显,新兴文化产业群正在快速集聚,并逐步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四)帮办服务企业,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积极帮助本市文化产业争取国家、省政策支持。认真做好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动漫企业认定、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等申报工作。目前,我市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获得国家认定动漫企业2家,还有7家文化企业申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二是优化服务功能。为切实帮助文化企业发展,推动产业做大做强,我们积极构建服务平台,建立了相关产业协会,建立了文化企业、文化项目数据库,还着力组织开展各种推介、会展活动。今年4月下旬,我们认真组织全市重点文化企业参加了首届中国·苏州文化创意设计产业交易博览会,5月中旬,还将组织参加深圳文博会,帮助企业走出去、闯市场,以展促宣传,以展促招商,以展促发展。三是提升服务内涵。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在原有帮办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制作宣传推介资料,定期编发信息简报、举办讲座,邀请专家为相关企业分析当今产业最新动态、产业政策趋势等方式,提升服务层次和内涵,帮助企业更新观念,找准目标,开阔眼界,促进产业发展。

虽然我市文化产业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速度还不够快;缺乏在全国、全省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文化大项目和引领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骨干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带动辐射能力还相对薄弱;文化产业总量还偏小,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因此,我市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仍需要政府加大推进和引导力度。

三、加快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下一步打算

“十二五”是我市文化建设的黄金发展期,也是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市委市政府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提出到2015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6%的发展目标,对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周密部署和安排,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有力。我们将牢牢和准确把握工作的关键和重点,加快推进我市文化产业发展。

(一)树立“内容为王”的观念,着力丰富和提高文化产品的内涵。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把内容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内容优势赢得产业发展优势。一是用正确的价值理念引领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我们将结合宿迁实际,在剧目创作、戏剧曲艺、音乐舞蹈、书画摄影等方面组织生产更多既叫好又叫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使文化产品能够反映正确的价值理念,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二是增强文化产业原创能力。创意是文化产业竞争力核心所在,有了创意,才有后续的制作以及下游的销售和衍生品的开发。我们将把鼓励创意、创造、创新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打造一批原创作品,形成属于宿迁自己的文化原创品牌。三是加强对传统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对宿迁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发挥文化产业在传统文化传承、传播中的作用,积极寻求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新的结合点。通过产业化、商业化手段,把传统、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把西楚文化、生态文化、酒文化、创业文化影响力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

(二)建立健全政策体系,支持文化企业健康发展。一是进一步健全扶持政策。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新兴文化产业,更加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和借鉴文化产业发达地区的经验和做法,紧密结合我市实际,在财税、土地政策,政府采购、信贷支持等方面健全扶持政策,形成协作配套政策体系,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二是注重机制创新。我们将在培育文化市场主体、鼓励企业发展、政府监管、市场调节等方面求创新,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激励机制,严格执行文化资本、企业、产品市场准入和退出政策,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科技、经济手段提高效能,鼓励、吸引文化资源向优势企业适度集中。今年组建宿迁市演艺集团,目标是打造我市大型演艺综合团体,增强实力,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三是发展文化市场。一方面扩大载体,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建设,重点发展演出娱乐、动漫游戏、书法美术、传统工艺品等产品市场,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文化消费市场,努力开发特色文化消费,引导新兴文化消费,鼓励文化企业投资兴建适合群众需求的文化消费场所,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文化消费需求。

(三)实施大项目战略,以项目推进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一是重点引进有影响、上规模的文化龙头企业。推介一批文化产业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各类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特别要吸引具有雄厚资金、经营策略和营销人才优势的外来文化企业投资、落户宿迁。二是重点引导和扶持一批重大项目。对已纳入文化强市建设59个重点工作项目的文化产业项目,如项里景区、乾隆行宫景区、“1897”历史街区、运河文化城景区等旅游项目,予以重点扶持。通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既能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又能带动传统餐饮业、商业的繁荣,形成文化搭台,多方唱戏,各方共赢的局面。三是重点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基地。按照分工合理,重点突出的原则,优化文化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我们将加大争取力度,通过实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提升工程,重点扶持、建设一批集技术研发、产业孵化、产品交易、人才培训于一体的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专业化生产基地,形成具有强大带动效应的区域文化产业孵化器。

(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保障文化产业发展。人才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市文化人才总量偏小且缺乏领军人才,难以适应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急需加大内培外引力度,壮大人才队伍。一方面完善文化产业人才的激励机制,特别是对文化产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领军人物给予表彰奖励,形成尊重、重视文化人才的良好导向,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从而真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另一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利用各类培训、考察、高研班等形式促进具有创新思维、专业素养高、擅长策划的文化创意人才及一批懂文化、会经营、熟悉市场运作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快速成长。同时拓宽人才引进的领域和渠道,吸引和聚集从事文化产业方面的优秀人才,促进其向创新型企业、新兴产业集聚,形成人才优势,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