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人大系统改革创新工作交流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23-09-08

在全市人大系统改革创新工作交流会上的讲话

王  益

(2023年9月8日)

同志们:

每年定期召开全市人大系统改革创新工作交流会,是市六届人大常委会以守正创新精神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的一项制度性安排,目的是通过总结过去、交流经验、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引导全市各级人大组织和人大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开拓,以紧抓不放的韧劲和久久为功的定力把改革创新工作引向深入,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大实践,为谱写“强富美高”新宿迁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人大力量。

会上,16个主体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感觉耳目一新,深受启发。总体觉得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内容丰富,有点有面。大家围绕党的二十大以及中央和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部署,紧扣人大职责推进改革创新,既有在立法、监督、任免、决定等方面的探索,也有在发挥代表作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开拓,体现了敢为人先的主动精神。二是措施管用,有血有肉。大家聚焦服务中心大局主题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主线,紧贴自身实际推进改革创新,直面矛盾和问题,对准瓶颈和短板,找到关键和要害,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对之策,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三是成果纷呈,有声有色。大家锚定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这一重点,紧跟时代步伐推进改革创新,以“加强和改进”为目标想出“金点子”、拿出“好招数”,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做法,体现了高点定位的价值追求。

成果可圈可点,经验弥足珍贵。市六届人大以来,全市人大系统改革创新工作在探索中前行、在实践中收获,不仅取得了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积极成效,更加深了对做好新时代人大改革创新工作的理解和把握。为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改革创新是永葆人大事业生机活力的不竭源泉,以“归零”的心态再出发,把已经取得的成绩作为新的起点,不断赋予人大工作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质;深刻认识到当前全市人大系统改革创新已从典型引路进入到全面推进的新阶段,以“赶考”的状态再阔步,一手抓已有成果的成熟定型,一手抓新的课题的深入研究,交出令人满意的高分答卷;深刻认识到人大改革创新工作是一项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以“攻坚”的姿态再冲锋,瞄准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精准发力,更加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开创宿迁人大工作新境界。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全市人大系统改革创新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更大力度推进制度创新,为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构筑坚实保障

“人大”首要在于制度,制度是人大依法履职行权的前提和保证,制度创新是人大工作创新的关键和核心。作为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与之相伴而生的人大工作更应以制度建设为归宿,不断健全与履职要求相适应的制度体系,推动各方面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市六届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制度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从民主立法“一办法四规则”到“小快灵”立法办法,从专项监督“五专机制”到审议意见“清单式督办”,从实事票决“四全机制”到地方性法规“三进三入”,从代表履职“365”机制到五级协同,等等,这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有力促进了人大制度优势和职能作用的发挥。实践证明,人大工作每前进一步,制度就要跟进一步。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向制度创新要动力要效率要活力,全面提升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要聚焦补短板寻求制度突破。制度的作用是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人大履职行权的薄弱点就是制度创新的主攻点。当前,要重点围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在改进立法调研方式、发挥审议把关作用、提高论证评估听证质量等方面加强研究,通过有效制度供给填补漏洞、消除盲区。围绕“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在持续深化专项监督、加强和改进执法检查、全面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等方面做好制度设计,确保党委决策部署和法律法规得到全面有效落实。围绕“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在增强决定规范性、及时性、权威性上细化制度安排,推动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化常态化。

要聚焦固长板推进制度优化。制度创新只有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与中心工作合力合拍,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要着眼更好发挥人大制度功效,进一步丰富制度内涵,立足现代化建设新实践和人大工作新使命,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四个新”重大任务等要求贯穿其中,使之更富时代性。进一步强化流程再造,针对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打通关节、疏通堵点,让制度落实更加顺畅。比如,在实施专项监督过程中,要探索建立问题解决反馈、阶段性“回头看”等制度,做实“后半篇文章”。进一步加强总结提炼,坚持边探索、边完善、边总结,及时将成熟有效的做法上升为制度机制,打造更多具有宿迁人大特色的制度品牌。

要聚焦树样板促进制度集成。制度创新涉及方方面面,既要“谋一隅”更要“谋一域”,既要“单兵突进”更要“集团攻坚”。要站在整体和全局的高度,科学把握人大各领域各方面工作的关联性、互动性,更加注重整体谋划、协调推进和联动集成,增强制度合力。一方面,要强化系统观念,统筹好制度之间的有机衔接,避免“碎片化”“分散化”。比如,全过程人民民主涵盖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个环节,人大工作都有涉及,要全链条开展制度设计,在一体谋划中打造实践样板。另一方面,要推进制度融合,让功能重叠、作用相近的制度机制有机贯通、相互照应,提升运行效率。比如,人大推进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都对吸纳民意汇集民智提出要求,要有效梳理归并,在结合融合中实现效用最大化。

二、更大力度推进平台创新,为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人大履职行权的依托在平台、支撑在平台、牵引在平台,平台创新是人大工作创新的基础和要件。近年来,随着人大履职功能的不断拓展和方式的不断改进,对平台建设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与时俱进创设有效平台、发挥载体作用成为新时代人大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市六届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平台创新,系统搭建了以“宿话说”点、线、窗、码为主体的开放性民声平台,以代表全天候履职、五级人大代表协同履职活动室、“市人大代表集中活动周”为抓手的综合性代表平台,以代表“大讲堂”、干部“大家谈”、机关“大书房”以及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基地为重点的功能性文化平台等,通过内容多元、形式多样、功能多维的平台建设,开辟了人大行权和代表履职的新阵地。实践证明,创好平台,人大工作才能好戏连台。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顺时应势创好平台载体,不断拓展广度和深度,保证民意表达有渠道、活动开展有依靠、代表履职有舞台。

要着眼有形“建”好平台。平台创新首要在建设。要坚持需求导向,聚焦党委所想、群众所盼、法律所赋、人大所能,在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提升代表履职效能以及预算联网监督、专工委对口联系等方面积极探索,真正做到“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建什么”。坚持数字赋能,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快推进宿迁人大一体化数字平台建设,促进数字技术与人大履职深度融合。坚持特色取胜,总结和运用好以往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职责特性、区域特点和代表特长,推出更多接地气、受欢迎、叫得响的平台载体。

要着眼有效“用”好平台。平台创新目的是为了应用。当前,不论是市级层面还是县(区)、乡镇(街道),很多平台都已经建立起来,如果说之前的重心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就要下大力气解决“用没用”的问题。我们在这方面也有鲜活案例,比如每年12月的“市人大代表集中活动周”,通过“3+X”的内容安排和“四个统一”的标准要求,实现了代表学习交流、听取民意、履职管理尤其是民生票决的“一举多得”,效果和反响都很好。全市各级人大都要在平台应用上深入研究谋划、拿出过硬措施,确保常态长效、常用常新。

要着眼有序“管”好平台。精细化管理是保证平台持续高效运行的关键。要强化建章立制,以制度促规范、管长远、保落实,所有平台都要配套出台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和任务清单,从根本上解决动得随机、干得表面、走得不实等问题。强化动态监管,及时掌握平台运转情况,推动平台提档升级,持续释放平台潜力。强化责任落实,人大相关工作机构要切实履行好对牵头搭建平台的管理责任,定期研究平台建设中的相关问题,让平台在科学轨道上运行。

三、更大力度推进活动创新,为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人大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很多都要依靠活动来展开、通过活动来落实,活动创新是人大工作创新的抓手和动能。一个好的活动,能够极大地提升工作的带动力、辐射力和作用力,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市六届人大常委会在特色活动组织上深入探索,创新开展“四化同步•改革有我”主题活动、助力改革发展,创新开展立法项目“大征集”活动、夯实民意基础,创新开展代表大学习大培训活动、提升能力素质,使人大工作更有力量有温度有质感。实践证明,活动搞得好,人大工作才能干得好。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持之以恒开展活动创新,进一步丰富内容、拓展形式、选准路径,发挥活动赋能增势作用。

要同心同向保证精准度。把党委工作的重心作为人大活动的靶心,顺应改革发展大势,围绕工业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创新型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营商环境建设等领域,不断深化五级人大代表立法调研、集中视察、建言献策等活动,促进特色优势彰显。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围绕“民生七有”和民生实事项目落实,不断优化人大专门调研、专题询问、专项监督等活动,促进民生稳步改善。响应民主法治建设,围绕打造市域社会治理“宿迁样板”、推进依法治市等重点,探索代表进网格、履职在基层等活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要群策群力提高参与度。以人大代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为目标,增强活动吸引力,借鉴立法项目“大征集”活动相关做法,更加注重“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避免内容单调、形式老套、手段单一,最大限度调动各方参与热情。增强活动便捷性,充分考虑代表“兼职”的实际情况,用好“数字人大”平台、协同履职活动室等线上线下资源,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代表随时随地方便参与。增强活动感知度,通过“报、网、端、微、屏”立体式矩阵,扩大活动知晓率,让广大代表和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引起共鸣并融入其中。

要善作善成追求满意度。人大活动不是自拉自唱、自娱自乐,活动开展得好不好,群众最有评判、代表最有体会、基层最有感受。要把群众满意作为首要标准,探索建立活动满意度评价机制,请群众来打分,让群众当“考官”,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要把代表认可作为重要准则,在活动研究谋划、推进实施、盘点总结等各个阶段都要与代表交心交流、听取意见建议,杜绝不切实际的“拍脑袋”决策,让代表发自内心想参与、积极主动乐参与。要把基层欢迎作为重要考量,寓支持于活动之中为基层破解发展难题,用好“四不两直”,切忌“走马观花”,决不允许借活动之名加重基层负担。

四、更大力度推进文化创新,为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厚植肥沃土壤

文化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文化创新是人大工作创新的土壤和根基。与制度、平台、活动相比,文化看不见摸不着,却蕴藏着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只有厚植文化沃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棵“参天大树”才能根深叶茂。市六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伊始,就十分鲜明地提出培育具有宿迁特色的“大”字文化,体现在精神层面就是“忠诚、担当、正大”,工作层面就是顾大局、办大事、靠大家,并以此搭建系列平台,致力推动“大”字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效激活了人大工作“一池春水”。实践证明,人大事业需要人大文化,人大文化滋润人大事业。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一以贯之涵养文化底蕴,通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塑人,为宿迁人大事业注入精神动力和独特基因。

要多举措培植文化。着眼用共同的梦想感召人、共同的目标激励人、共同的追求凝聚人,以思想养成为开端,抓好人大代表和机关干部教育培训,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让“思想有活力、工作有动力、办事有能力”成为人大标识;以行为养成为核心,对照“四讲四重”强化制度管理、氛围营造、人文关怀,建立看水平、比本领、重实绩的激励机制,让“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敢于创新”成为人大习惯;以作风养成为抓手,大力弘扬“四敢”精神,落实“十强化十提振” 要求,持续深化作风建设行动,让“敬业、勤业、精业”成为宿迁人大品质。

要多渠道传播文化。牢牢把握文化时代性、实践性、人民性等特征,运用全媒体方式、大众化语言,讲好民主故事,讲述全市人大工作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中的参与实践,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独特优势和魅力。讲好人大行权故事,讲述全市各级人大以高质量立法、高效能监督、高水平决定助力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担当,彰显为党分忧、为民履职的政治本色。讲好代表履职故事,讲述全市五级人大代表与民同行、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的鲜活事例,彰显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履职风采。

要多维度展现文化。坚持有形载体和有效覆盖相结合,依托全过程人民民主主题公园、“宿话说”、五级人大代表协同履职活动室等载体,推动人大文化走进社会、走向民众,做到可知可感。坚持典型引路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市县乡三级人大要针对性地选树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文化建设典型,进而在全市面上推出一批文化先进样板,做到可学可鉴。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市人大要重点抓住机关“大书房”这一平台载体和文化品牌,不断拓展活动内容和形式,全方位展示人大机关干部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