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宿迁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14-02-14
 

——2014112日在宿迁市
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认真落实统筹三大发展、推进九比竞赛的总体要求,扎实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促和谐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2013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5亿元,增长12.5%左右;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5.1亿元,增长17.1%;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90亿元,增长25.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亿元,增长13.5%;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1亿美元,增长11%;实际到账外资达5.18亿美元,增长1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843元,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634元,增长12.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

201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3年计划

2013年预计

增幅%

绝对量

增幅%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3左右

1705

12.5左右

2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亿元

20左右

185.1

17.1

3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5左右

1290

25.8

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3.5左右

440

13.5

5

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11左右

31

11

6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15左右

5.18

14.6

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左右

18843

10.9

8

农民人均纯收入

12左右

10634

12.0

9

城镇登记失业率

3.5以内

2.38

1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3.5以内

3以内

(二)三次产业协同发展,转型升级进程加快。一是新型工业化扎实推进。预计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30亿元,增长18.3%,增速继续保持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50亿元,增长27%。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282个,新增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1户。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效应初步显现,编制实施六大集聚区产业规划,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3亿元。预计全年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达610亿元,增长35.6%。二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预计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54.9亿元,增长13%。增速近4年来首次高于GDP增速,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提高到38.4%,比上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现代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19亿元,占GDP比重达7%,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下降至18.5%。旅游业实现总收入100亿元,同比增长48.1%。全年新增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80家,主营业务收入41亿元,增长30.2%。三是农业现代化稳步提升。粮食生产实现十连丰,全年粮食总产达到375.99万吨。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0.5万亩,占耕地面积由上年的12.6%提高到18.46%三大片区扶贫开发启动项目221个,投资21.09亿元,争取上级资金5.4亿元。四是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能够完成省定目标。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耕地保有量45.71万公顷。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9.2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3.1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稳定在达小康标准。

(三)有效投入拉动有力,市场消费运行平稳。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持续走在全省前列。预计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90亿元,增长25.8%左右,超出目标计划0.8个百分点,增速仍居全省第一。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810亿元,增长22%;房地产开发投资317亿元,增长45%。二是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创新取得积极成效。预计年度计划投资757.2亿元的全市195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7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徐宿淮盐铁路、通用机场、国电宿迁2×600MW、运河二类口岸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市场消费实现平稳增长。商贸设施不断完善,中心城市核心区商圈业态提档升级,两场一街一中心工程快速推进。汽车、文化、养老、健身等消费成为热点,网络购物、仓储式销售等新兴业态发展迅猛。预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亿元,增长13.5%

(四)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城乡统筹成效显现。一是加快促进中心城市核心区集聚发展。宝龙、金鹰等城市综合体业态提升,雨润广场、中豪国际广场等商贸流通项目加快建设。中心城市人口突破70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2.37%。二是着力构建“129”新型城镇发展体系。新兴小城市和中心城市发展轴发展规划启动实施。五城同创全面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被誉为宿迁样本。三是积极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省道沭阳至泗洪段、325省道淮安至宿迁段全线建成通车,宿新高速公路宿迁段完成扫尾工程,全年建成农村道路870公里,桥梁99座。运河中心港工程一号港池开港运行,洋河火车站站前配套一期工程顺利建成。

(五)改革创新持续深化,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一是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国引起良好反响。深入实施地票交易制度,用地存量盘活和节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入实施创新券制度,撬动14倍的科技投入。深化金融改革试点,融资规模、平台运营能力、金融生态持续提升。二是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新提升。预计2013年全市RD经费占比1.2%左右。苏北工业技术研究院等重大研发载体功能逐步完善。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30家、累计总数超8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率达到100%。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20亿元、同比增幅近33.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19%。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8%左右。三是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全年新增外贸备案登记企业170家,全市累计外贸经营备案企业达到1510家。全市新批台资企业21 家。新增金樽实业等5家境外投资企业。四是开发区提档升级成效显著。宿迁经济开发区和沭阳经济开发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宿豫经济开发区成功转型为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个南北共建园区全部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全市开发区累计实现业务总收入2549.8亿元,增长38.9%

(六)民计民生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一是教育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增省优质园39所、省三星级高中1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2013年全市本科达线13933人,本科达线率34.4%,分别比2012年增加1541人、提高4.6个百分点。普职比优化为55。二是医药卫生水平实现新提升。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红十字眼科医院主体工程基本封顶。市中医院、沭阳中医院分别被评为三甲、三乙中医院。专家门诊就诊患者比例二、三级医院分别达到60%90%。医疗责任保险实现一级以上医院全覆盖。全市建成44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370.75万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为99.61%。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例提高到75%。妇幼保健机构网络健全率达100%。三是市博物馆、图书馆新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重点工程进展顺利。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086平方米、万人拥有公共图书藏量10278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99.5%。顺山集文化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四是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城镇新增就业4.9万人,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25家,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5100元和4300元。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新增达标社区287个。全市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44905套,完成率达178%。改造农村草危房10475户,完成年度任务的121%

201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较好,但受宏观环境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部分主要指标增幅略低于年初预期目标,也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实体经济发展仍面临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市场开拓困难等问题。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而基础设施、民生领域的刚性支出不断增加。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统筹城乡发展、社会建设和管理任务仍然比较艰巨。对此,我们将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初步安排

按照保持增长速度全省前列、苏北领先和不断争先进位的要求,紧密衔接十二五规划主要预期目标,综合分析我市目前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改革的红利和潜能以及对我市2014年重要增长点的梳理和积累。现就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的初步安排提出如下建议。

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草案)安排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4年预期目标

绝对量

增幅%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900

12左右

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850

18左右

3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亿元

213

15左右

4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587

23左右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500

14左右

6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33.5

8左右

7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5.7

10左右

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100

12左右

9

农民人均纯收入

11910

12左右

10

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

亿元

1600

25左右

11

工业用电量

(亿千瓦时)

112

18左右

12

城镇登记失业率

3.5以内

1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

3.5以内

14

研发投入占GDP比重

1.35左右

15

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氨氮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

完成省定目标

(一)地区生产总值预期目标为增长12%左右

2014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仍将是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加之前些年经济快速增长的惯性仍将发力,今年我市经济发展仍可保持较快速度。但同时,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等因素也将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指标的安排既要体现换档不降档的思路和要求,又要为转型升级留出空间。为此,建议我市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预期目标定为增长12%左右,总量达到1900亿元左右。

(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期目标为增长15%左右

2014年财政增收的预期不高,具体表现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企业成本上升效益下降明显,以及结构性减税政策等都将对增收产生一定影响。白酒行业销售和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加之近年来我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持续保持高位增长,基数越来越大。同时,为衔接十二五末总量达270亿元的目标,综合考虑,今年的增速应适当留有余地。为此,安排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期目标为增长15%左右,总量达213亿元左右。

(三)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为增长23%

2014年乃至更长阶段,投资仍将是我市经济最大的拉动力量,必须保持较高增长势头。为进一步自加压力、激发潜力、强化拉力,从保持投资力度不减略升和衔接十二五年均增长25%的目标考虑,安排2014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3%,总量达到1587亿元左右。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目标为增长14%左右

2014年,国家将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并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信心。我市也将采取积极措施,改善消费环境、丰富消费内容、培育消费热点、挖掘消费潜力。但是占居民收入主体的工资性收入受总体经济影响而增长空间有限。因此,结合衔接十二五末总量为650亿元的目标,安排201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左右,总量达500亿元左右。

(五)进出口总额目标为增长8%左右

2014年,世界经济虽然可以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温和增长态势,但总体上还属于低迷阶段。因此,考虑到我市进出口继续保持高位增长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建议持谨慎态度,安排2014年进出口总额增长8%左右,总量33.5亿美元左右。

(六)实际到账外资目标为增长10%左右

2014年,随着各级各类经济开发区的转型升级,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竞争能力将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围绕集聚2000家台资企业的目标任务,招商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强,我市利用外资工作仍可保持一定增长势头。但是近年来我市的实际利用外资情况一直波动较大。因此,建议安排2014年实际到账外资增长10%左右,总量达5.7亿美元左右。

(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目标均为增长12%左右

十八大提出了居民收入十年翻番目标,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要求,宏观政策总体上将有利于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随着我市深入实施居民收入六年倍增计划、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各项惠农政策的持续发力,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具有良好基础。但考虑到宏观经济的增速趋缓因素,特别是占居民收入主体的工资性收入受工业经济影响增长的空间有限,建议安排201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左右,分别达到21100元左右、11910元左右。

(八)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幅控制在3.5%以内

2014年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依然存在,尤其是生产经营综合成本上升将对价格上涨带来长期压力,输入性通胀压力也会进一步加大,但是国家控物价上限的总基调不会变。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安排2014年该指标控制在3.5%以内。

(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近年来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低于3.5%,就业形势总体较好。2014年国家、省将会进一步出台鼓励支持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加之我市近年来重视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政策的持续发力,建议安排2014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人口4万人左右。

(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氨氮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五项指标完成省定目标。目前国家和省任务尚未下达,待下达后确定。

上述目标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等目标是预期性的,可根据形势和发展需要进行调整。节能减排等指标是约束性的。

三、完成2014年计划的主要措施

(一)以猛攻有效投入为关键,全力增强持续跨越后劲。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本年度计划实施的240个重大项目、180个中心城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确保工业投资达到总投资的65%左右,设备投资达到工业投资的65%左右。优化项目推进机制,对事关宿迁长远发展以及有规模代表性的工业重点企业等重大项目,建立常态化、制度化、严格化的会办机制。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引导民间资本积极投向我市先导性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以推进工业突破为先导,全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千企行动计划和工业再造计划,着力培育大企业(集团),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确保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左右,总量达850亿元左右。大力实施新兴产业千亿计划,确保年内全市新兴产业销售收入突破800亿元,增长30%以上。积极培育绿色建材、生态环保产业、健康产业、白色家电产业,努力抢占先导产业先机和制高点。大力实施服务业“3119”工程,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0%。积极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市。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确保年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35%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0%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9%左右。

(三)以“129”城镇空间布局战略为指引,全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集中力量加强中心城市建设,聚全市之力建设20平方公里核心区,努力推动九个小城市在集聚、形象、功能、发展、改革上实现五大突破。高度关注人的城镇化,切实推进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转变三同步。建立健全“343”统筹城乡发展保障机制。加快推进运河中心港产业园、徐宿淮盐铁路、国电二期2×600MW、通用机场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四)以实施招大引强为抓手,全力做多做大发展主体。积极推动招商引资转型升级,着力打造开发区升级版 建立健全良性互动新机制,着力提升南北共建园区水平。着力推进6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运河中心港产业园的项目招引、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配套完善,不断提高园区承载能力。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实施外资突破战略,深入开展招引千家台企相知行动,持续掀起外资引进高潮。更大力度推进全民创业,深入实施全民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建成省级创业型城市。

(五)以增加人民福祉为重点,全力保障改善民计民生。大力实施一六二一民生工程,力争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左右,分别达21100元、11910元左右。确保年内城镇新增就业40000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新农合参合率达98%以上。积极推进52个共约331万平方米的城市棚户区、危旧片区改造项目,不断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打好三大片区脱贫攻坚战,确保被列入帮扶对象的低收入人口有75%以上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全面完成农村草危房改造任务。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确保单位GDP能耗下降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达省定目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稳定在达小康标准。

(六)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突破,全力再造体制机制优势。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实施近两年深化改革的工作要点,努力在培育市场主体、突出市场化导向、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城乡统筹、深化农村改革、改善民计民生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创新实践,积极探索一条符合时代特征、具有宿迁特色的改革之路。力争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走在全省前列,全力当好全省改革的试验田先行区

各位代表,宿迁正处于既要重视规模速度、又要注重质量效益的重要发展时期,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凝聚力量、求实奋进,在实现新的跨越发展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为宿迁如期如实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计划报告有关名词解释

1统筹三大发展、推进九比竞赛即科学发展,比质量、比效益、比好环境;跨越发展,比增量、比增速、比进位次;和谐发展,比统筹、比民生、比正能量。

2新兴产业六大集聚区:宿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光电产业集聚区、宿豫区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宿城区智能电网产业集聚区、湖滨新区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集聚区、洋河新区生物科技产业集聚区、苏宿工业园区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区。

3两场一街一中心:是指中心城市的公共停车场、菜市场、餐饮专业特色街区和社区服务中心。

4“129”城镇发展体系:一轴就是中心城市发展轴,包含中心城区、洋河新区、泗阳城区;两副指的是沭阳县城、泗洪县城;九个小城市指的是双沟镇、界集镇、龙河镇、来龙镇、新袁镇、王集镇、马厂镇、潼阳镇、高墟镇。

5五城同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省节水型城市、省级文明城市。

6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江苏提出来的社区管理新模式。一委即党委,一居即居委会、一站即管理服务站、一办即综合治理办公室。

7居民收入六年倍增计划: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突出农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群体增收,确保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低收入者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逐步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和帮扶五大增收渠道,加快构建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多元支撑体系。到2016年,全市居民收入剔除价格因素实现2010年基数上倍增。

8服务业“3119”工程:做大做强旅游、物流、软件与服务外包业3个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十大行业100强企业,推进实施100个重点项目,整合提档升级9个集聚区,努力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的目标。

9“343”统筹城乡发展保障机制:即县(区)财政每年对镇村社会事业、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逐年提高到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总额的30%以上;土地出让收益中用于三农的支出不得低于40%;用于拆旧区农村居民安置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用地指标不得低于省下达挂钩指标总规模的30%

10千家台企相知行动为深入实施招商引资精耕台湾、猛攻台资战略部署,积极打造台资集聚新高地,2013828宿迁市启动招引千家台企相知行动,宿迁市将根据自身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向具备投资实力的2100家台资企业抛出橄榄枝,吸引更多台企入驻宿迁。

11全民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12年宿迁市出台了《全民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实现创业主体培育倍增,创业平台建设覆盖城乡;到十二五末,全市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总数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分别达到7万户、33万户;到2015年,全市建成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示范街区、全民创业园分别达27万平方米、5万平方米、100万平方米。

12“1621”民生工程:一个计划,加快实施居民收入六年倍增计划,不断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帮扶五大增收渠道,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快建设六大体系,加大公共财政惠民力度,提升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快两项工作进程,加大农村脱贫攻坚和草危房改造力度,确保年内被列入帮扶对象的贫困人口有一半以上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完成所有农村草危房改造任务65%以上;加快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这一关键,建好绿色家园、守住碧水蓝天。

上一篇: 政府工作报告

下一篇: 长株在潭一体化发展问卷调查